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為何小孩在家都沒事,卻被學校老師說難教?諮商心理師:現代孩子缺乏5種內在能力

作者:陳儀安 2017年06月12日  風傳媒

現今社會,小孩都是爸媽的心頭肉,難免集寵愛於一身,教養、照顧、物質等不馬虎,對於小孩的需求也是有求必應,許多家長更是將小孩呵護的無微不至,但是到了上小學或者更大時,就會開始衍伸出許多問題。

最近很常遇到家長說自己小孩在家都沒有特別的狀況,但到學校沒來由的動不動就哭、生氣摔東西、甚至上課會尖叫,老師已經寫很多次聯絡簿,回家問他,他也不太想說,有時候家長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學校老師的問題。
我們很常把一些挫折的原因歸在其他人,但往往忽略環境上的改變與不同。
在家中,家長會比較順著小孩,讓小孩自由選擇與決定,因此現在的小孩對於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都非常的主動,但在家也就因為家長很多的包容,因此,小孩在家中幾乎不太會有遇到挫折的機會。
若是家中又只有一個小朋友,更沒有機會練習與其他小孩互動與挫折訓練,一進入到小學或幼兒園,經常會因為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或者同儕不願意配合自己的想法時,就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與情緒反應,這時就會很容易變成行為上的狀況,或者情緒上的無法掌控,回家就會跟家長說,在學校沒有朋友、不想要上學、同學都不跟他玩...等等。
但這些狀況的出現都不會只有單一原因,因此提升小朋友的內在能力,比起外在的成績更為來的重要,唯有內在能力的培養,才更有彈性的面對多變的環境與未來的社會。
這邊針對在國小的觀察,將觀察到需要的內在能力分為5種:
1.負責
小朋友的行為、言語、情緒、決定等,需要為自己展現的狀態負起責任。
許多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想法、做了決定卻不知道影響的結果,因為這都牽涉到其他的層面,所以訓練小朋友為自己的各種狀態負責就更為重要,低年級可能會被覺得說謊、不守信,到高年級就會容易出現反抗性的行為、嚴重甚至會有性平的議題,有負責的概念,就比較能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

2.獨立

所謂的獨立即是讓小朋友完成屬於自己的工作。
在家中很多家長會幫小朋友善後,所以也就更難自主獨立,自己的工作像是房間的收拾、玩具與書籍的歸位、自己的餐具洗滌、自己的衛生注意,家長可以給予一個彈性的標準,像是睡覺前要完成,剩下的交給小朋友負責,獨立是養成問題解決的能力,因此這樣的訓練有助於小孩去思考。

3.受挫力

這是現在小朋友比較欠缺的,因為在家比較沒有競爭,而且父母會幫忙,因此不知道輸和失敗是甚麼,在外遇到不如意的就容易因挫折而情緒失控。
在面對小朋友失敗或挫折時,不急著讓小朋友離開難過,而是引導小朋友如何在失敗和挫折時,接受自己的失敗,並且陪伴小朋友想想,如何讓自己心情可以好一點。
這樣的練習不是一兩天就回完成,而是需要不斷長期的引導才能慢慢形成,未來在遇到失敗與挫折時,才會有力量站起來。

4.溝通

很多家長會跟我說,我小孩很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表達不等於溝通。
表達只是說出自己的東西,但沒有接受別人意見的能力,往往只是想要別人聽自己的,而自己不願意讓步,因此「溝通」是要能整合並尊重別人的想法,去找出一個合適的方向。

5.同理心

現在的教育脈絡講求成就與表達自我,但對於別人的同理心發展是非常不足的。
因為外在成就要求,小朋友對於較弱勢與能力不足的同儕經常會排擠或不願理睬,但人與人的相處缺乏同理心,未來在人際與感情關係中都會有影響,甚至在親子關係中就會呈現,像是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與別人對他的付出。
平常可以多利用一些情境狀態,讓小朋友去思考與練習,像是去想像別人的處境若是自己,會希望怎麼被對待。
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對周圍人的反應敏感度增加,有助於人際交往上的能力。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孩子成為「學習弱勢」,是家長造成的

作者:林晉如

不寫暑假作業到底會怎樣?

文章來源:【教養不正經】不寫暑假作業到底會怎樣?       作者:MK Ke
不寫暑假作業到底會怎樣?我也好想知道喔!
如果兩個月沒寫學校老師出的作業,真的學習力會下降嗎?老師教的那些知識全部都會做資源回收嗎?

我是老師,如果出的暑假作業太有創意,家長會說那是為難他們;如果買廠商印刷好的樣本,說真的,那種作業在安親班都有解答;如果要規定學生暑假的閱讀書單,那家長更清楚小孩閱讀的口味不是嗎?全部都規定讀一樣的書,未免也太無趣了。

我是小二升小三的媽,暑假第六天,兒子除了上夏令營的課程外,一早就先溜著蛇板陪馬麻做瘦身運動,然後其他時間都和他的阿兵哥玩具兵團重演二次世界大戰,把主臥的棉被、枕頭堆成戰地現場,每天定時放送自編連續劇。實在太熱,就泡在社區游泳池,等那些上完安親班的孩子加入後、開始邊游泳邊社交,沒伴時就委屈點跟馬麻聊動漫裡的主角,真弄到馬麻覺得他太吵了,兒子就會把自己埋進書堆裡,半天都不吭氣。
這幾天觀察起來,兒子目前還沒缺胳臂缺腳趾頭,口齒還算清晰,理解力也沒出現退化,大概是「荒廢」的時間還不夠,有教育現場研究精神的馬麻打算再繼續進行這場「不學無術」的實驗。

但回歸今天主題,老師不出暑假作業、小孩不寫暑假作業到底會怎樣?
說真的,老師出一份暑假作業要考慮到(家長)負擔不能太大、(家長)內容不能太複雜、(小孩⋯⋯要不然會影響家長)寫完作業不能耗時太久,所以這份暑假作業的「療癒性」其實大於「實用性」啦!平心而論,與其想盡辦法用暑假作業、上補習先修班來留住或提升小孩的學習力,我倒認為家長真正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利用長假訓練小孩的「生活力」。
首先,大人還是要幫孩子規劃暑假裡正常的作息表,千萬不能因為放暑假就過得很隨興,否則到開學要收心可就不容易了。既然不用像平常上課日要早起趕場,也比較沒有課業壓力,那麼起床後就可以讓孩子從整理個人寢務開始,每天按著分配到的家事負起責任,不但分擔了爸媽的工作,也能讓孩子學習到家庭的每一分子都必須要在自己所及的能力上付出。
我知道爸爸媽媽很擔心孩子在這兩個月會突然「失智」,但是除了依賴暑假作業、補習班外,其實大人也可以利用長假幫孩子選一些讀物,辦個家庭讀書會,讓孩子的語文力不但不會脫節,還可以增加親子間的共同話題呢!

我是老師,我知道「暑假作業」對於學生的學習力不會有「致命性」的決定,因為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在於父母的陪伴、理解和鼓勵。

這個暑假,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讓我們一起調整看待「暑假作業」、「寒假作業」、甚至是「家庭作業」的思維。
作業不是萬靈丹,學習的方法與態度才是我們要共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