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比教孩子被打就打回去更重要的事-教他怎麼面對才是關鍵….

文/杜臍媽
孩子第一次「完全」離開父母視線,通常都是在讀幼兒園時,當你再也不能”馬上”、”立即”地幫他處理衝突、推擠、打鬧,就像在公園遊玩時那樣立即跳出來處理,也許你的擔憂,會促使你像我外子一樣教孩子,「有人打你,就把他打回去呀!」,外子的理由是「幹嘛要平白讓人家欺負,你越不打回去,他就越囂張!」。但當你仔細想想,那個推打他、2-6歲不等、還在流鼻涕、上廁所還不會自己擦屁股的同學,真的如社會上那些霸凌別人成性的壞人一樣,那麼有心機?那麼可惡至極?那麼惡劣,喜歡看別人出糗嗎?而面對別人的霸凌或強勢,反擊或忍耐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
教孩子表達喜好與情緒
當同學打自己,你應該教你那默默承受的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悅;你也該教你那第一時間會反擊的孩子,試著用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因為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人自己的喜好,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 
幼兒通常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喜好時,會採取生物本能,如哭、尖叫、丟東西,以及他從成人所習得的打人動作,而通常大人會教他好好說,不能用哭的、用叫的。但為何當他在學校受到委屈時,你卻鼓勵他”打回去”,像個嬰兒一樣,用他原始的本能反擊,最終事情的發展,只會是兩個人互毆、尖叫、大哭,但事情卻沒有解決,情緒也沒有正確的傳達讓對方知道,孩子還是沒學會如何”自己”面對人際衝突。
其實只要正確表達,孩子不需要冒著被打傷或打傷人的危險,就可以解決問題。你可以試試以下方式,和孩子模擬練習,如何在衝突一開始時,用正確的肢體、語言、眼神來表達他的不悅。
<模擬練習一—正確說出感受>
用「請你不要打我,我會痛、我不喜歡。」代替「哭泣、尖叫、暴怒暴走和打人」。
<模擬練習二—正確的肢體與強烈的眼神>
言語勸告後,對方依然打人時,可以往前走向打人的同學、貼近他(通常對方會被突如其來的靠近嚇一跳)或握著他打人的手,眼睛睜大看著他、嚴正的對他說「請你不要再打我,我很生氣,你再打,我要告訴老師了!」。有時孩子會說,我已經有跟他說了,他還是繼續打我,可能的原因是,表達的訊息不夠強烈,因此事實加上眼神(看著對方的眼睛)和肢體,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不是在開玩笑的。
教孩子詢問原因並引導同學做正確表達
你孩子那個跟他差不多大、無法正確表達情緒或把打鬧當做玩樂的同學,不過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幼兒,他和你家的孩子一樣,會用哭、叫、搶、打人等,來表達他的需要。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可以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情緒時,也許可以訓練他的同理心、讓他成為同學的小老師、成為群體中有正面影響利的人。
<模擬練習一—解決問題>
「你為什麼要打我?你打我,我也不知道你要做什麼?你可以告訴我你需要什麼嗎?」讓孩子引導對方說出他的感受、需要或情緒,然後再讓對方知道自己被打的感受,鼓勵對方改用說的,而自己也願意幫忙。
<模擬練習二—轉移注意力>
「你也想要這個玩具是不是?可是你不能用搶的呀。那我拿一個更酷、更好玩、更厲害的給你玩,然後等一下我們再交換玩,好不好?」讓孩子動腦解決問題,用有創意、不需要正面衝突的方式處理。可以多模擬幾種情境,讓他做對應的訓練,他就能在衝突發生時,有更多的創意和智慧來解決。
如果我們能教孩子看懂對方打人的原因,是因為對方有一個無法立即用言語表達的需要,所以才心急打人,也許我們的孩子就更能培養同理心、對環境或他人的適應力會更好、也較不容易被人激怒、有較穩定的情緒。多少社會新聞,是因為太容易被激怒、太容易把對方當成敵人而採取強烈的反擊,以製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如果我們教孩子反擊、用立即的暴力表達自己的抗議,也許他會失手把同學推去撞尖銳物、或更甚至會傷害他人的生命,這些都不是正常的情緒應該有的反應。而且容易暴怒、容易報復的孩子,也會容易被同學孤立,反而更無利於他人際關係的建立。
教孩子用打人解決問題和發洩情緒,最後吃虧的還是孩子自己
如果孩子從小被教導要強烈反擊、要以暴制暴,你會發現,他還沒跟同學開戰之前,就已經會跟自己的手足開戰,你一拳我一腳,彼此都不吃虧,這樣的畫面,爸媽們以為如何?給他們兩個讚,稱讚他們懂得不要平白被欺負?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家打架,我們恐怕會嚴正指責他們使用暴力、並教導他們該如何解決,以免手足間傷了感情、讓全家不得安寧。但為何我們卻容許孩子對另一個孩子以暴制暴?然後我們認為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呢?
通常,會用暴力捍衛自己權利的人,長大後,通常也會用暴力去剝奪別人的權利,因為他的理就是理、他認為對就是對、他可以對任何人執行懲處。這也就是為何有人會因為被看一眼,就把人殺死。因為他的世界裡,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他對人的錯採取暴力,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難道沒有比教他用拳頭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嗎?
其實,父母害怕孩子吃虧、心疼孩子的心情,凡當父母的人都能體會。但爸媽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旁保護他,因此更要花些時間,教他用正確的方式面對衝突、處理人際問題,給孩子真正帶得走,解決問題又一輩子受用的能力,更勝於教他用拳頭立即解決問題。
沒有壞孩子,只有需要被幫助的孩子
謝玉蓮兒童臨床心理師:「欺負的關係常常是在無意中形成的。半大不小的孩子,一方面因為同理心尚未發展成熟,一方面又基於期待被同儕接納的心理壓力,不知不覺中參與形成了整個欺負的過程。對霸凌事件有一個更宏觀的視野:沒有壞孩子,只有需要被幫助的孩子。」
我們要給孩子的教育到底是什麼?
我不是個完全反對使用暴力的人,因為我相信在成人的世界,有時會發生讓人氣憤到想以暴制暴的情況,就像如果遇到危險,或有人蓄意傷害我的孩子,我一定會毫不猶豫衝上前、狠狠使出吃奶之力揍他;然而在孩子的小小世界裡,他那些單純的朋友或同學,通常都是無心之過、表達錯誤或沒人教導,因此教孩子正確表達、教孩子如何自保,才是他最需要學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