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你這樣就是比較愛弟弟!」手足爭寵好棘手?


◎ 作者:陳詩婷
【撰文/陳詩婷】
「為什麼你對弟弟(妹妹)比較好?不公平!」「你這樣就是不愛我,就是比較愛他(她)啦!」聽到孩子這樣的抱怨,家長們是不是不知如何是好?手足爭寵問題一直是家長們最傷腦筋的問題,當孩子認為爸媽偏心時,若爸媽一個不小心疏忽或說錯話,還可能造成家裡寶貝的心理焦慮的風險。

試問:「如果你有車子、存款等財產,你願意分一半給你的兄弟姊妹嗎?」相信大部分人心裡都會產生猶豫,其實連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更何況是小孩子。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手足爭寵問題是必然發生的現象,因為兄弟姐妹的相處,本來就存在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家長們不用過份擔心。
只是,家長們面對孩子的爭寵問題,到底該怎麼協助孩子往正向的方向思考呢?其實孩子與兄弟姊妹爭寵時都會有徵兆,只要爸媽對待家中寶貝一視同仁,並且在適當的時間,做出正確的行為,就能幫助孩子們彼此正向的成長喔!



0~1歲/抱抱他、哄哄他即可
別以為0~1歲的寶寶不會爭寵!許皓宜說,別以為寶寶年紀還小,沒有認知能力,原本每天寵自己、抱自己的爸爸媽媽,突然間去抱別人了,寶寶當然也會發出抗議!許皓宜說,寶寶抗議的行為就是「大哭」,當寶寶大哭時,爸爸媽媽只要放下手邊的動作,抱抱他、哄哄他,或者餵他吃東西即可,這是自然反應現象,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也不用特別處理。
1~3歲/告訴孩子:「你們兩個我都愛。」
「你為什麼對弟弟那麼好?」「你為什麼都比較愛弟弟?」「你為什麼對我不好?」「為什麼我要自己吃,他就不用?」看清楚了嗎?「為什麼」就是這個年齡層孩子爭寵的用詞,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意識開始慢慢浮現,爸媽不要以為孩子還小都不懂,其實他們都懂,更會默默的比較爸爸媽媽對待其他兄弟姐妹與自己的不同。
許皓宜說,當孩子提出這些問題時,家長們首先應跟孩子討論:「什麼是公平?」縱然孩子的認知發展還不了解公平代表的意思,但家長們還是要明確的向孩子解釋,因為我們很難判斷孩子的認知發展已經到哪一個階段了,要明確的告訴他們:「你們兩個我都愛!」並輔以簡單的方法讓孩子明瞭,比如:「一顆蘋果分一半,一半給你,一半給弟弟。」或者買玩具一次買兩份,告訴孩子,「你看,我是不是兩個都愛?」
3~6歲/培養孩子的榮譽感
「你餵弟弟,沒有餵我,你這樣就是不愛我!」「你這樣就是偏心!」3~6歲的孩子的認知,已經可以明確告訴父母哪些動作,在孩子看來就是偏心的行為,但許皓宜說,家長們可以不用特別解釋公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可以慢慢接受引導。
該怎麼引導孩子呢?許皓宜說,首先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了,本來就應該幫忙照顧比較小的弟妹,本來就是比較年長孩子的責任,但這是不對的!正確做法應該是,當孩子主動照顧弟妹時,要誇獎他:「你好棒!姐姐真的長大了,弟弟有這樣的姐姐好幸福喔!」
此外,要告訴孩子:「你跟弟弟(妹妹)年紀差很多,你在弟弟的年紀時,我也是這樣對你,如果弟弟長到像你這樣的年紀時,我一樣不會這樣對弟弟,就跟對你現在一樣。」藉由年齡差距的解釋,幫助孩子處理他的失落感。
6~12歲/鼓勵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天賦
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開始上小學了,會跟同儕互相比較,所以他們的得失心會比較重。如何看出孩子在爭寵呢?其實很簡單,只要發現孩子努力表現得更好,比如學校的成績變好、會幫忙打掃家裡,樣樣都要贏過他的兄弟弟妹,這就是孩子正在爭寵的徵兆。
所以,許皓宜說,盡量不要比較孩子,如果可以的話,不一定要讓他們學同樣的才藝,鼓勵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天賦,讓孩子有各自的舞台。舉個例子來說,姐姐鋼琴彈得很好,當妹妹想一起學時,可以這樣告訴妹妹:「不一定要跟姐姐一樣,媽媽(爸爸)帶你接觸很多不一樣的樂器,可以從中挑選你最有天份、也最喜歡的,如果你還是最喜歡鋼琴,我們就學鋼琴。」但最後若發現孩子真的沒有彈鋼琴的天份,就儘早轉移跑道,繼續發掘孩子的天分。



提升小孩專注力 首要了解不專心原因!


小孩已經都六、七歲了,學習老是不專心,寫作業一下子玩玩手、一下子喝口水、多坐一會就想睡、吃個飯也要花個一小時,半哄半強迫才能順利吃完…。相信這些問題,家長們一定曾經困擾過,到底小孩是否注意力缺乏呢?該如何提升小孩的專注力呢?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阿鎧)老師說:「提升小孩專注力首先就是要先了解小孩不專心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提升小孩的學習動機!」
從時間、地點及行為找出孩子不專心類型
阿鎧老師曾經碰過一個典型案例,一位媽媽帶五歲小朋友求診,告訴阿鎧老師:「我的小孩很好動,很喜歡新奇的事物,前幾天到餐廳,一進門就開始玩電動門,到了餐廳座位,又急忙拉出椅子玩椅子,要他坐好也坐不好,一直動來動去,實在讓我很頭痛!」
這個媽媽因為發現小朋友很皮、很好動、又喜歡新奇的事物,媽媽認為他專注力不夠,於是帶來診間求診。但經過治療後,阿鎧老師說:「這個五歲小男孩在餐廳之所以那麼好動,追究原因是因為他很貼心,一進門玩電動門是因為想先請媽媽進去;玩椅子是想拉椅子請媽媽坐下;一直坐不住是因為腦中在思考做什麼事情可以讓媽媽更開心,所以一直動來動去,根本不是因為專注力的問題。」
「有的家長容易過度緊張孩子是不是專注力出現問題,但事實上只是小孩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阿鎧老師分享,要了解小孩子是否出現專注力問題時,一定要了解根據小朋友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怎麼樣的表現,分辨小孩的不專心的原因,再根據原因推測孩子缺乏專注力的類型對症下藥才正確!「千萬不要在父母沒有搞清楚狀況就責備小孩,不然小孩的挫折感會很大!」阿鎧老師叮嚀。
以身作則 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
為了使孩子能如家長的期望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家長們必須要「以身作則」,因為家長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紀錄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很常遇見一種狀況是,當家長們為孩子立下規範時,自己卻屢屢破壞規定!比如當家長要孩子做功課,自己卻在客廳看電視,孩子會心甘情願看書嗎?又或者告訴孩子不能穿越馬路,可是自己卻經常任意穿越馬路,看在孩子的眼裡,如何能成為守法的好公民?阿鎧老師說:「這樣的雙重標準,會讓孩子認知錯亂,容易養成孩子有樣學樣,說一套做一套!」
所以,阿鎧老師提醒,家長要小孩做功課時,自己也要忍耐看電視的慾望;要小孩維持家裡整潔時,自己也該以身作則,帶孩子動手整理環境,畢竟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啊!

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阿鎧老師說,引起孩子注意力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因為動機幫助孩子發現熱情,一旦對事物有熱情,就能化成正面的動機,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別人叮嚀就會去做。
阿鎧老師舉例,如果小孩喜歡看電視,就可以把看電視轉換成小孩學習的動機,告訴他:「如果你表現的好,我就讓你多看一小時電視。」當然父母要說到做到,如果小孩真的表現良好,就真的讓小孩多看一小時電視。做法可以將電視節目錄下來,一來可以先篩選內容適合度,二來還可以略過廣告,減少小朋友對負面資訊的吸收,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盡量不要用物質交換方法跟小孩談條件!」阿鎧老師說,因為臨床上發現許多孩子最後不會將物質獎勵當成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手段和方法,結果還會演變成孩子的胃口像個無底洞般永遠不知滿足,就得不償失了。
給孩子正常的動態生活作息
「不要限制孩子的動態行為!」阿鎧老師說,現今因為少子化,很多家長都會送孩子到才藝班,且這些才藝班都屬於靜態課程,限制孩子很多動態行為的發展。如此結果會演變成「當孩子得不到動態刺激,只要逮到機會就會強化那個刺激,反而造成孩子的負面影響!」所以,阿鎧老師建議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動態生活作息,因為適當適量的運動,反而能增加孩子神經傳導的穩定度,增加孩子學習的專注力!
此外,阿鎧老師強調:「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專心一點,應該明白告訴他,專心的表現是哪些。」因為孩子的思考能力沒有那麼快,如果家長們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專心的表現是哪些,孩子比較能符合家長們的期望,比如告訴孩子:畫畫不要超出格子外、接著速度加快…等,一步步告訴孩子正確的表現應該是什麼,才不會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早晨的世界大戰,你準備好了嗎?


每到起床時間,小孩總是叫不醒?或者是小孩有起床氣,每天上演哭鬧的劇情嗎?小孩的起床氣問題,相信是許多家長困擾已久的難題,因為張開眼睛,面對的是每天反覆的事情,如果再加上天氣寒冷,別說小孩,大人也不想離開溫暖的被窩,兒童專注力達人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說:「很少有小孩願意自發起床,更不用說起床後還會開心的!不過適當的製造起床的有趣動機,配合循序漸進的方式叫醒小孩,可以緩和小孩起床氣的問題喔!」
製造起床的有趣動機
照顧孩子是需要創意的,阿鎧老師說:「不妨製造起床的有趣動機,創造孩子起床的期待感。」比如前一天晚上告訴小孩:「明天早餐有你最喜歡吃的蛋餅喔!」、「明天可以穿上你最喜歡的服裝!」或者是「明早起床,我們來玩個有趣的遊戲!」等等,利用孩子有興趣的動機,營造孩子對起床後的期待。
因為孩子只要有期待,就會想要起床,當孩子期待起床後即將發生的有趣動作時,自然就會降低起床氣發生的機率。
循序漸進叫醒孩子
有時大人起床也需要設定好幾個鬧鐘,但總是賴到最後一秒才心不甘情不願起床,其實孩子起床也需要一點緩衝時間,他們也不希望被子突然被拉掉,或被大力咬醒的感覺,如此激烈叫醒孩子的手段,有時候反而適得起反,造成孩子更生氣的狀況。
阿鎧老師說,這時,家長們不妨試試看「循序漸進」分階段的叫醒孩子,提早15-20分鐘叫小孩,告訴他:「該起床了!是不是還想睡啊?再讓你睡五分鐘就要起床喔!」、「五分鐘過了!再給你睡三分鐘!等一下一定要起床喔!」、「時間要到了喔,再不起床我要掀被子了!」運用類似做法,分別給小孩五分鐘、三分鐘、一分鐘的時間,緩慢的讓小孩清醒。不過,阿鎧老師提醒,循序漸進的叫醒孩子,關鍵是要確定孩子聽到了,並讓孩子回答問題,代表孩子正在動腦筋。
如此一來,小孩就算賴床,也不會耽誤時間,家長們就不會趕不會急,孩子也會養成不急不徐的平穩個性,以及提早準備的好習慣。
所以,下次小孩有起床氣問題時,不妨運用這兩個方法,「製造孩子起床的有趣動機」及「循序漸進的叫醒孩子」,給彼此多一點緩衝時間,就會有多一點美好的清晨喔!

放手吧,趁早讓孩子獨立!


曾經有個幼稚園老師分享,上個星期因為天氣變化大,班級很多孩子都感冒了,整天打噴嚏、流鼻涕,經常會聽到孩子說:「老師,我有鼻涕!」。每一次這位幼稚園老師都回答:「衛生紙在桌上,自己拿,擦完了丟到垃圾桶裡!」剛開始,有的孩子會將擦完的衛生紙遞還給老師,要老師幫她扔,但這位老師總是要求孩子自己丟到垃圾桶裡。慢慢的,跑來找老師丟垃圾的孩子變少了,自行擦鼻涕的孩子越來越多,且多數能自己丟進垃圾桶。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這是因為在家中,孩子們習慣了父母幫他們拿衛生紙,幫他們擦鼻涕,幫他們丟到垃圾桶裡,孩子有機會可以自己學習獨立自主的機會便一次次被剝奪。許皓宜說,「人的心理社會成長期分為八大階段,每個人都需要完成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以配合社會上的挑戰與期望,只要一個階段沒有成長,之後的人生就會停滯在那個時間點,再也往前不了!」
其中,孩子1-3歲是發展獨立自主的時期,孩子從小就要培養他獨立,因為獨立性強的孩子,往往比較有主見、做事有明確目的,也較自動自發,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孩子的獨立性,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累積起來的,」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建議,孩子獨立性應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因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孩子能力所及的,所以家長應該提供這樣的機會。三個小技巧培養孩子獨立性,許皓宜現在就教給各位家長們!

給孩子選擇和負責的機會
培養孩子獨立性,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能力所及的事和機會,比如:吃飯要孩子自己拿湯匙吃、上廁所鼓勵孩子動手擦屁股、睡覺時讓他們自己動手蓋被子、洗澡時讓他們自己洗。許皓宜說,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的學習了獨立思考,學會了獨立完成。
許皓宜分享,當媽媽的總希望自己的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但自己的女兒從小就不喜歡穿裙子,反倒總是穿睡衣出門,剛開始許皓宜很不能接受,每天早晨總上演一場世界大戰。後來想想,讓孩子自己選擇要穿的衣服,不正是孩子展現獨立自主的機會嗎?於是,許皓宜每天早晨,預備好幾套搭配過的衣服讓女兒自己選,一來可以幫助孩子從小學習獨立的特質,二來,女兒從媽媽搭配好的衣服中選出一套,再怎麼選擇,也不至於穿的太奇特。
手足替代,學習相互合作
如果有手足的孩子,就可以利用「手足替代角色」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性。換言之,就是利用兄弟姐妹的情感,培養出孩子的獨立特質,因為兄弟姐妹間的年齡差距小,彼此間溝通距離也會比較小。
「我有一個女兒跟兒子,我就常叫我女兒餵弟弟吃飯,雖然會掉的一地,但這就是訓練孩子獨立的機會。」許皓宜說,雖然大女兒餵兒子吃飯,飯菜總是掉一地,但這剛好能訓練他們兩個自己吃飯、自己收拾地板跟桌子的飯菜的好時機,兩個孩子也能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負責任的價值,兩姐弟間的感情還會因此更緊密呢!
相信孩子比你強
此外,如果沒有手足的孩子怎麼培養獨立性呢?許皓宜說,這時家長們就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許皓宜舉例,玻璃杯是許多家長從來不敢讓孩子碰的危險物品,但她從小就讓小孩拿玻璃杯,只要讓孩子充分了解可能發生的危險,告訴他們:「玻璃破掉會割到手,會很痛喔!所以拿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因為只有相信孩子比自己強,才能讓孩子跨出舒適圈,從中學習獨立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