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詹志禹:讀經教育 符合教育原理嗎?



周育如:幼兒讀經學品德的迷思



除了美語,讀經教育也成了幼兒教學流行趨勢,推崇者的理由是可以學品德;但若孩子光背誦、沒理解,等於不具意義,一段時間後更可能會遺忘。

兒子小時候,有一天回來跟我說:「媽媽,古代的動物好奇怪!」我問為何,他說:「古代的動物都不會叫,羊也不叫,狗也不叫!好奇怪哦!」我一開始還摸不著頭腦,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養不教,父之過」、「苟不教,性乃遷」。
原來孩子的老師去上了讀經教育的課,回來之後大力推讀經,要求孩子天天讀《三字經》、《弟子規》,孩子不懂意思又要硬讀,才有這種狀況。說來有些好笑,但對孩子來說,在不懂意義的情況下讀經,只是反覆唸誦無意義的音節,天天要讀,讀完還要背,未免荒唐。去跟老師溝通,老師卻認為她這是在教孩子品德,用的是中國數千年的智慧經典,而且,現在不懂沒關係,只要背起來,將來自然就懂了。

背起來,將來自然就懂?
聽到「現在不懂沒關係,只要背起來,將來自然就懂了。」這種言論從受過完整教育的老師口中說出來,不禁當場傻眼。當時很想反問,若孩子只需背誦,不需理解,那全世界的老師都可以退休了,只要放錄音帶讓孩子跟著唸就好了,而且既然有「將來自然就懂了」這種神奇的好康,那我們根本不要考慮給孩子學習的知識是否配合年齡或理解能力,最好從幼兒時期起,拚命讓他「背」知識,不用教、不用理解、不用懂,各種偉大艱深的知識都趁早讓他背起來,背愈多愈好,反正將來就懂了……

但老師振振有辭的說了很多很多,我就不再說話了,因為完全沒有討論的空間,而且這事還有個「品德」的大帽子扣在上面,不容挑戰與侵犯。只好回家把兒子發生的「古代的動物很奇怪」的事當做笑話,說來自娛娛人。
後記是,等到孩子一年後換了老師,在很短的時間內,所有背的東西,全都忘光了!
事隔幾年,我在大學教兒童發展與教育相關的科目,接觸到許多幼兒園。沒想到,讀經教育的勢力愈來愈大,有很多幼兒園開始讓幼兒背經書,理由一樣是背經典可以學品德。我實在太好奇了,問幼兒園負責人,真的相信把書背起來就可以學品德嗎?孩子的品格是這樣教的哦?得到的答案是,就像讓幼兒學美語一樣,這是家長的要求,是流行趨勢,有教才有商機。
負責人分享,很多家長堅持幼兒一定要學美語,理由是孩子未來的「國際化」很重要,跟他說孩子會講幾個英文單字,跟國際化一點都扯不上邊,而且,年幼的孩子需要的是真實的生活,未來的國際化沒那麼急,但說再多其實一點用都沒有,幼兒園要生存,就一定得教美語;一樣的狀況,正如學美語就是國際化,現在的趨勢是,讀經就是教品德,如果讓幼兒背一些經書,家長就很開心,覺得我的孩子很棒,可以背出這麼多有學問的經典,又可以培養品德,既然家長期待,當然就要讓孩子多背一點。

品格教育應該要貼近生活
大腦研究告訴我們,尋求意義是人的本能,因此,就我的看法,在腦袋裡塞入大量對當事人沒有意義的東西,是浪費孩子的時光,也剝奪他學習其他東西的機會。但我上網查了讀經教育的資料後,發現勢力之大,支持者之多,完全讓我跌破眼鏡。我真的很驚訝,中國幾千年來無數士子搖頭晃腦背讀經書的教育方式又光榮復辟了嗎?那我們幾十年來在台灣教育上的努力:讓孩子學的知識更貼近生活的需要、讓學習的方式更活潑多元、更多心智涉入,讓孩子理解、探索、當學習的主角……這些努力都是在做什麼呢?品格教育要有充足的思辨、要同理涉入、要將心比心,這些研究上重要的發現,又要置於何地呢?
後來我實在太好奇了,就去幼兒園觀察,看看做讀經教育的幼兒園,和讀繪本進行討論、做方案教學的幼兒園,孩子在語言能力和人際問題解決能力上有何不同。初步看到的是,讀經的幼兒園孩子較早識字,行為較順從有禮,遇到人際問題會依老師教的規矩而行;方案幼兒園的孩子口語溝通、表達、討論的能力較佳,遇到人際問題,不太採取禮貌的策略,而是試圖進行雙方協商討論,共同找出解決之道,社會互動的層次較複雜。
這樣的比較可能有很多漏洞,但我的發現是,會去採用或支持讀經教育的老師,和支持開放探究教育的老師,本質和信念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反映出來的教學態度和教育方式差別就很大,前者強調背誦和規矩,後者重視啟發和引導。而很顯然的,我欣賞且支持後者。
寫這篇文章時,我有點擔心,把我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會不會得罪讀經教育的廣大支持者,但是,想到有很多年幼的孩子正在受影響,又覺得應該要表達一下意見。所以呢,以上純屬我個人的觀察和經歷,但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和家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