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我想跟你交朋友】小一生社交力關鍵技巧

 陳俊宇全方位潛能開發/職能治療

 線上客服
 育兒便利店
 舞臺劇
訂閱攻略
 
續訂月刊
 
親友介紹
 
線上客服
 
免費體驗
 
育兒便利店
 
訂閱攻略
 
續訂月刊
 
親友介紹
 
線上客服
 
免費體驗
 
育兒便利店
Go Back
入園入學
訂閱文章
【我想跟你交朋友】小一生社交力關鍵技巧

陳俊宇全方位潛能開發/職能治療

 

      「學會做事前,先學會做人」,這是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生金句,也是一句隨著年歲增長而更能感悟的話語,有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更幫助我們建立自信,更能幫我們在做人處事上獲得四方之便,但是人際關係的處理,並非一蹴可成,而是不斷試誤學習的過程。從我們出生開始慢慢的對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建立認知,接著經歷了該如何來表達情緒,並且透過群體生活來學習如何與同儕相處,培養出完善人格迎接成長後的挑戰。

 

        六到八歲的孩子,語言的表達與情感的理解力經過學齡前的建立下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此時期的孩子會開始在意人際關係、渴望友誼,開始會跟朋友透過溝通表達開心、不開心的情緒,也開始會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並且學習該如何關心朋友的需要。學校生活在孩子人際關係互動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媒介,藉由許多團體小活動,讓孩子們融入群體生活。對於剛入學的孩子該如何與同儕建立友誼、該如何拿捏情感的表達,讓人際互動間存在舒適的空間?大陳老師在新學期的開始,給予各位家長一些建議,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習如何交朋友:

 

1.家庭教育給予支持

        盧梭:「家庭教育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家庭是一個人的人格塑造起源地,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心骨。在學齡前,家長透過家庭教育幫助孩子培養性格、建立自信與責任,孩子在家庭的溫暖孕育下,心靈獲得足夠愛的支撐,才能更無畏的面對新的環境。父母在孩子犯錯時,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代替懲罰、以肯定的語氣代替責罵,讓孩子願意嘗試犯錯,而後從錯誤中學習,藉此培養良好的習慣面對學校的小型化社會生活。

 

2.練習嘗試交友,如何跨出第一步

        澳洲天主教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娜塔莎·沃德曼(Natasha Wardman)表示:「小學生交友的困難處在於,在很有限的同學人數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孩子的天性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天生落落大方、有的孩子遇到不熟識的面孔便會感到不安。孩子在小班制的規劃下,要找到天性相符的朋友或許有難度,因此,對於天性不同的孩子,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引導,天性較害羞的孩子很多時候可能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友誼的第一步,此時,我們可以教導孩子一些簡單的SOP,例如跟孩子說「我們一開始可以先觀察坐在隔壁的同學有沒有跟你有共同的興趣,譬如都用一樣的鉛筆盒,然後等同學有空的時後有禮貌的跟同學打招呼,接著可以跟同學開始分享興趣,例如:喜歡的卡通、玩具」。

        也有些時候天性害羞的孩子是屬於希望交到朋友,但是缺少勇氣說出口,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式讓孩子練習嘗試說出口,例如:多參與人際互動活動,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讓孩子有勇氣開口說話;還有一種類型的孩子是天生的交友高手,嬰兒時期不論哪個親朋好友抱,孩子總是笑臉迎人,這種天性的孩子,父母親們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只要扮演著拉繩的角色從旁觀察孩子,教導孩子保持禮貌,注意是否行為上過於主動讓同學害怕。另外,臨床上還有一種狀況是孩子不喜歡跟同年齡的孩子交友,這大部分是導因於認知發展較快,孩子覺得與同齡人談話內容相對無趣,此時,父母扮演的角色不應只是強迫孩子交朋友,而是讓孩子學習調整自己融入群體,例如:讓孩子練習觀察同儕的優點,學習自身缺少的地方。

 

3.接受被拒絕,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讓情感的表達不NG

        在嘗試交友的過程中,並非總是會成功,我們可以試著先告知孩子可能的情況,讓孩子擁有被拒絕的勇氣,即使被拒絕了也不要氣餒或憤怒,可以在此時趁機教導孩子如何控制情緒,讓孩子時常保持穩定而正向的情緒,有助於孩子交朋友。

學習表達情緒是建立這段過程的基石,然而我們常見的狀況卻是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情緒,以致於用哭聲、動手打人等原始行為來滿足自我情感,這也是讓很多家長們急欲尋求解方的頭疼問題,有鑑於此,孩子情緒的控制、如何不變成噴火龍?大陳老師大概說明幾個方法:

  • 將抽象的情緒與具體的詞彙連結

        六至八歲的這個階段,屬於情感豐富,但表達不精準的階段,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命名情緒,例如:當孩子感到全身顫抖、肌肉緊張、心跳變快的感受,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種「焦慮」的情緒,藉著幫助孩子了解身體的反應來建立情緒認知,而不是只知道自己感覺不舒服

  • 鼓勵表達情緒

        當孩子在交友的過程中被拒絕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透過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找出原因

  • 面對情緒時的解決方式

        父母可以透過平常與孩子練習的模擬情境來引導孩子學習面對情緒時該如何解決,當孩子有情緒時,利用平常學習到的方式來調和情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 大人以身作則的情緒

        無可疑問的是大人也會有情緒,大陳老師曾經分享過十分鐘原則,建議父母在面對情緒的當下不妨與孩子說:『爸媽需要情緒處理時間,在這10分鐘裡,爸媽可能會因為情緒影響而罵你,但爸媽不想這樣做,請你先給爸媽一點處理情緒的時間與空間,我們10分鐘後再談。』

  • 允許足夠的情緒處理時間

        讓孩子表達與處理自身不好的情緒,是一件好事!給予孩子充足的情緒處理時間,才能讓孩子好好消化自身的情緒!

  • 提醒不對的仿效行為

在資訊容易取得的今日,網路世代的孩子容易上網接受各樣新知,但未必有能力判別好壞,父母們要注意孩子的行為,在孩子仿效不當時,適時制止並引導。

 

4.多讓孩子參加活動,建立群體感與自信心

        英文俗諺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交朋友這件事也是需要熟能生巧的過程,多多讓孩子接觸社交活動,參加學校或社區舉辦的活動,藉由參加活動認識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們,讓孩子建立交友的自信心,也讓孩子自然習慣面對認識新朋友情境。


        對於小一剛入學的孩子,正處於一個從幼兒時期轉變成需要學習責任與面對自我義務的轉換期,開始具有自我判斷與理解他人觀點、需要朋友及同儕認同的階段,交朋友更是一個重要學習人際互動的過程。父母親們要適時的放手讓孩子面對,控制自己時刻想幫忙孩子的衝動,僅需扮演一個引導者,當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時,協助孩子並且給予支持,當作孩子強而有力的後盾,讓孩子自在而舒適的學習交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