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會使自己和周圍的人感到更多溫暖和欣慰,為緊張、忙碌 和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注入一股古樸、淡定和舒緩的氣流。醫學研究發現,感恩心 理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有利於身心健康,應該融入到人們的性格中。 近日CNN發表題為《如何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心》的文章,介紹了五種方式供身 為父母者或教育者參考。 1.耳濡目染 為孩子展示榜樣 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要從小開始。但對於小孩子而言,單純的說教使他們難以理解, 為孩子直觀展示出表示感恩的行為,最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 例如,父母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互道「請」、「謝謝」和「不客氣」並讓孩子看 到,對他們是良好的啟示。「好的舉止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行出來的。」 對孩子主動收拾自己的房間、穿好衣服等行為,表達感謝和讚美。 在孩子表現出友好、耐心、關心他人或其他積極的性格特徵時,給予感謝並誇獎。 2.瞭解「感謝」背後的意義 幫助你的孩子瞭解為甚麼向他人表示感謝是重要的。講的深度要視孩子的年齡而定, 但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說:「因為我說謝謝,所以你也要這麼做。」父母可以問問當別 人對孩子說謝謝時,他的內心感受。進而告訴他,人們希望自己被肯定和被感謝,這 讓他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幫助人們獲得這樣的良好感受。 3.一天一次關於「感恩」的談話 在晚飯時間或驅車的路上,問一問在坐的家人,這一天中他們最想感謝的人或事,並 使這種做法形成一種習慣。每天都能找一個時間回憶自己一天的生活,有助於使個人 獲得積極的心態。同時,他還能讓你更容易瞭解孩子一天的生活情況。 父母在這樣的談話中,一定要保持積極和鼓勵的態度,不要忘記這個談話的主題是感 恩和教孩子學會感恩。 4.設立一塊「感恩板」 在家裏找個地方,設立一塊白板作為「感恩板」,讓家人把希望感謝的人或事,或大 或小,寫在板子上。也可以把彼此互相鼓勵的話寫在上面。 有些公司為員工設立了類似的「感謝板」,以營造彼此充滿感謝的企業文化。 5.利用感恩節 公開表達謝意 利用感恩節這個機會,向別人表達謝意,或者向那些生活困乏的人提供援助。 比如,去為需要的人做一頓感恩節晚餐或一份熱湯;為社區幫助中心捐獻火雞或 罐裝食品。這麼做時,也帶上孩子,讓他看到向公眾表達謝意和提供幫助是值得慶 賀的。時常向他人表達感謝,並成為自己的生活習慣,會逐漸使自己的孩子在耳濡 目染中,養成常懷感恩心的心理。到那時,你將成為孩子最感謝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