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有機會面對挫折接受失敗 作者為: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許多父母因為害怕與焦慮,反而把孩子保護得太過頭,恨不得能夠清除孩子生活中所有可能的石頭,待在一個四季如春且安全的溫室。真實的世界不一定是公平的,認真不見得會有好的結果,甚至有許多努力可能從來沒有被看見,甚至孩子被朋友誤解、同學排擠,或者師長不公平的對待….這些情況在真實的世界常常發生,甚至在全球化的競爭之下,孩子比不上別人的機會,恐怕也非常大。如何面對挫折,接受自己的平凡與失敗,要讓孩子體會到即便在學業成績或能力競賽中比不上別人,仍然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因此平常就要貯存與增添孩子面對困境挫折的能量,要讓孩子知道,即便自己很平庸還是可以很快樂。我們必須容許,甚至要創造一些機會,讓自己的孩子受點苦,或者在被關照的情境下好好地哭一哭,有過挫折的經驗,可以體會到原來「失敗」不是世界末日,甚至了解到失敗只是我們在學習新技能或知識的⋯⋯一種練習,藉由這種練習,我們可以不斷進步。很多時候,我們是無力也無法改變外在環境的,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與心態。除了學習與壓力共處,將壓力視為挑戰,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之外,也要積極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將壓力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透過各種機會讓孩子瞭解到,過程比結果重要,因為即使我們再認真、再努力,不見得就能得到相應的成果,很多時候,命運決定於許多外在不可知的因素,也許公平,也許不公平,但是我們要都能平靜的接受。要教導孩子不管別人是不是肯定自己,自己是不是能獲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還是能夠不失望、不沮喪,知道自己的價值,知道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因此,幸福對每個人而言,也都是不一樣的。能夠決定幸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價值觀必須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養成。對孩子而言,就是由眼睛所見,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親身經歷而建立的,不是老師或父母用嘴巴講的。克服挫折的經驗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養分,當我們幫孩子的根埋得愈深,他們才有能力長得愈高,也才能承受得了生命中免不了的狂風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