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資訊第172期>
【教師經驗談】
「 淚眼汪汪難分難捨」-----談新生剛入學之「分離焦慮」,老師與家長如何處理?
一、 前言
每學期開學初,當老師接到一個新班級,一定會遇到剛入園的新生,每天來上學的那一刻,哭的淅瀝嘩啦的情形,相信這是很多幼教老師都會碰到的問題,筆者就是
這樣一個有「分離焦慮小孩」的媽媽和「分離焦慮學生」的老師,所以兩者的心情,我都曾體會過,以下就一些實際情況做描述,以個人的經驗和觀感分享給看到這
篇文章的親師們。
二、 幼兒的焦慮
「分離焦慮」和「陌生人焦慮」,是幼兒發展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似乎和幼兒的氣質和生活狀況有關。「分離焦慮」是孩子對照顧者離去所感到的苦惱;「陌生人焦
慮」是對陌生人感到不安。在兩者的表現上存在極大的個別差異,同樣年齡層的孩子,有的面對新的人事物會產生好奇與接納、有的就顯得排斥或不適應。所以親師
們應瞭解此一心理現象,當遇到狀況時就不會倉皇失錯了。
三、 處理「分離焦慮」時,家長與教師的觀點:
(一) 留下來陪同
* 家長的觀點:「我的寶貝第一天上學,第一次離開家,我不宜馬上離開,這樣他會以為媽媽不要他了……」
* 老師的觀點:「愈早放手,孩子愈快適應!」
(二) 不定時去學校關心
* 家長的觀點:「我的寶貝過的好嗎?還適應嗎?老師有特別照顧他嗎?….」
* 老師的觀點:「家長出現,會不會讓孩子原本安定的情緒再度掀起波瀾?」
(三)強把親子分離
* 家長的觀點:「老師,我看到寶貝哭成這樣,我好心疼也好不忍心……」
* 老師的觀點:「媽媽,你要捨得!一定要跨出這一步,孩子才會慢慢適應….」
(四)對於無法安撫的孩子,先把孩子安置在身旁,稍後處理
* 家長的觀點:「老師怎麼不想辦法讓他停止哭泣?老師都不管小孩啦?…」
* 老師的觀點:「適度讓孩子發洩情緒,有時候愈理會愈會觸動他悲傷的情緒,待會兒進行有趣好玩的活動,他自然就會被吸引而停止哭泣的!」
(五)對於一直哭泣而無法進行任何學習活的幼兒,先把他帶離教室,單獨和其相處
* 家長的觀點:「老師,我的寶貝會不會沒學到東西,進度落人一步?…」
* 老師的觀點:「先建立師生間的友善關係,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信任與依附,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安全感,敞開孩子的心、讓其及早適應環境比上課來的重要!」
四、 「分離焦慮」幼兒適應環境三部曲:
(一)極度不安、哭鬧反抗
通常此情況,短則三天、長則三個星期,症狀是每天來上學時,一定會和家長「淚眼分離、難分難捨」,有時候上課或用餐時間突然想家;此時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放
心交給老師,老師宜先觀察孩子的個性,依照其性格做適當的處理,例如:有的孩子較倔強,連哄帶騙的方式是無法說服他的,必須先將之隔離,老師先與之成為好
朋友,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其才會心服口服的安靜下來。
(二)遇到不喜歡的情境偶爾哭泣
這個時期,「分離焦慮」幼兒有時還是會在上學進教室前哭泣,但對於熟悉老師的安撫下,可以很快安靜下來,進入學習情境,但遇到不喜歡的事情,如:不想睡覺
或不喜歡吃飯,他仍會以哭泣的方式來表達;面對這種情形,老師宜事先與幼兒做好溝通,告訴他這是每天必要之事,亦可以用獎勵或讚美的方式,增強他的行為動
機,並和家長密切溝通,助其園內生活的適應。
(三)找到朋友、笑逐顏開
到了這個時期,幼兒已能在上學時開開心心進教室,也開始有了好朋友,因此友誼的擴展和常規的建立很重要,友情的支持和團體生活的熟悉,都是幼兒想要繼續來上學的原因,老師必須幫助幼兒人際關係的互動、加強生活教育,讓幼兒達到身心均衡發展的教育目的。
五、結論
以上是面對「分離焦慮」的狀況,老師處理、思考方式和家長心情之對照,以及「分離焦慮」幼兒適應環境之具體建議。也許以教師的觀點來看,似乎老師在面對這
樣的事件處理時,顯得比較冷靜與專業,但就家長的立場而言,許多第一次當幼稚園新生的家長,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分離焦慮」情況,內心的擔憂與疑惑是可以
理解的,或許老師可以就多年的處理經驗與家長分享、適時溝通觀念,並接納家長面對此問題時的一些不合理憂慮,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相信老師的努
力與家長的配合,都是幫助孩子及早適應環境的最佳方法,期盼這些小小的分享,對親師們都有幫助!